2022-11-01
特斯拉这次是来真的,拿起法律武器对那些在网上造谣生事的人进行了还击,不过,为了流量啥都敢拍、啥都愿说的车评人真的怕了吗?我看未必,先来讲讲这两天的一起名誉权诉讼。
在某音上拥有超过400万粉丝的车评大V蔡老板此前被特斯拉告了,案子于今年6月1日在宁波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审判决结果刚出来。
根据媒体转述,原告特斯拉一审索赔500万元赔偿金并要求被告公开道歉,法院支持了特斯拉的部分诉求,判决名誉侵权成立,蔡老板需要支付10万元的赔偿金并在三大自媒体平台上公开道歉且文章(视频)置顶时间不少于15天。
对于全网粉丝数超过500万的网红大V蔡老板而言10万元不是一个非常大的数目,针对特斯拉的视频让其圈粉无数,一个视频获得千万级播放量后能够分得不少平台发放的不少流量广告分成,加上知名度提升后接到的广告,10万元赔款早就赚回来了。
公开道歉并置顶15日的处罚对其产生的杀伤性显然更大。
做网红除了需要人气外最重要的是公信力,一些卖假货的网红被发现后往往愿意花几倍于价款的赔偿金了事就是在尽可能挽回公信力,塑造知错能改、有责任、有担当的人设,希望老铁们不离不弃,毕竟长线生意比那么点赔偿款要重要得多。
蔡老板因名誉侵权被法院宣判败诉意味着公信力受损,部分粉丝可能会脱粉,广告主也会担心蔡老板公信力下降后影响投放效果,转而找其他大V合作。
这是蔡老板最担心的事情,可以想象最近几天团队必然在挖空心思拍摄道歉视频,既要满足道歉的元素,获得法院和原告的认可,又要尽量挽回公信力,不至于流失太多粉丝,确实挺难的。
不过,这都是他咎由自取,怪不了别人。
判决书中提到蔡老板的视频里使用了侮辱性词汇,恶意诋毁贬低特斯拉,侵害了公司的名誉权。
蔡老板并没有否认视频内容的真实性(也没法否认,是他自己发的)但提出了两点辩解理由。
1.视频里讲的东西是从业过程中的所听所闻,自己只是将相关内容转述给消费者和大众,是信息的搬运工,不属于侮辱、诽谤。
2.在视频中提到特斯拉的“问题”是出于好意,想让特斯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估计这套说辞是蔡老板请的律师想出来的,只是这个律师的水平显然不怎么样,辩解理由完全站不住脚。
第一条理由的核心观点是视频内容并非编造而是听人讲的,看似推脱了责任实则证明了蔡老板对于特斯拉的评价没有任何事实依据,既不是看到的也不是经历过的,这不就是典型的造谣吗?
第二条理由的逻辑堪称奇葩,说得直白点就是我骂你、打你是为了你好,就算骂错了、打错了你也应该感谢我“善意”的提醒。
按照这一逻辑,如果蔡老板因为长得像坏人在路上被人暴打一顿还要感谢打人者,打错也没事,起到了督促作用,让蔡老板下次如果真想做坏事时想起被打的经历从而放弃恶念。
如果第二条理由能够成立,那么只要觉得有违法犯罪的可能就能提前罚款、提前坐牢,防患于未然,这个世界怕是要乱了。
这种辩解理由不如不要提,索性和原告商量少赔点钱或者主动认错以获得法官的轻判。
最终一审判决蔡老板败诉,好消息是用不着赔500万元,此外,蔡老板还有翻盘的机会,可以向浙江省高院提起上诉,只是在我看来毫无意义,这个事情的事实太过明显,蔡老板一方根本拿不出有用的反驳理由。
对于特斯拉而言,500万元索赔“缩水”成10万元,官司好像赢得不爽气,实际并非如此,民事起诉的赔偿标的由原告自行申报,要求赔5000万、5个亿都可以,特斯拉还真不是看重最后的赔款金额,要的是无良车评人的道歉、以正视听,从这个角度来说诉讼的目的基本达成。
蔡老板输了官司,公信力受损,可这对他而言还真不一定是坏消息,原因如下。
第一,蔡老板在“黑”特斯拉之前的某音粉丝数量在50万左右,现在已经超过了400万,是原来的8倍。
经营过自媒体的朋友应该知道这其中的差距有多大,很多网红天天更新内容、砸钱买流量、送礼物求关注,一顿操作下来也就涨几十万甚至几万粉丝,蔡老板一波跟风后粉丝数量快速上涨,成为了车评界的顶流网红之一,就算因为道歉掉点粉又如何,基础已经打好了。
第二,绝大部分粉丝不会脱粉,反而越来越“死忠”。
网友本就是感性的,很多时候他们要的不是事实而是个人观点得到认同带来的快感。
以特斯拉为例,一些人讨厌特斯拉,无论特斯拉做什么在他们眼里都是错的,蔡老板的视频迎合了这部分人的需求,自己的观点获得了大V的认同,心理得到了巨大的满足,承认特斯拉没有问题实际上是自己打自己的脸,连小孩子都不太愿意承认做错事何况自信爆棚的成年人呢?
为了维护自尊,必须坚持反特斯拉,蔡老板虽然输了官司但在大聪明心理是“英雄”,是敢于以一己之力对抗跨国公司的牛人,蔡老板输得的越惨铁粉越铁。
网红们正是抓住了这批人的心理,所以你会发现某些网红明明翻车了但粉丝数量没有丝毫减少,甚至有的粉丝被骗后还在高兴地帮人家数钱。
因此,蔡老板的10万元赔款和公开道歉极有可能让他的粉丝更加忠诚,“单挑特斯拉”的名头出来后说不定还会有更多人关注他。
粉丝数量永远是广告主最看重的指标,道歉一事的热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褪去,粉丝量可是一辈子的事情,互联网的记忆很短,数据却是实实在在、不会消失的东西。
由此是否存在鼓励网红造谣达到迅速涨粉的嫌疑呢?
在我看来是可能的,反正没红的话被造谣方懒得管,也管不过来,胡说八道用不着付出代价;红了以后收获大量铁粉,最多赔点钱、发个道歉视频,违法成本相比于涨个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粉丝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要避免这一情况的愈演愈烈不是没有办法,平台应该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网红最害怕什么?禁言和封号,那么平台是否可以根据民事诉讼的判决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呢?
比如,第一次名誉侵权败诉后除了发布道歉内容外禁言15天,第二次发生类似情况禁言30天,第三次直接封号。
我相信只要处罚到痛点,网络名誉侵权案的数量自然会下来,网络环境也能更加清朗。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