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9
前段时间,各大车企的战报终于都出来了。对于日系品牌来说,2022年如同噩梦一般,各大品牌的在华销量十分辣眼,和2021年相比:
本田下滑了12.1%,两连跌;
日产下滑了22.1%,已经是四连跌了;
马自达暴跌41.2%,五连跌,已经可以和韩系比惨了;
就连老大丰田,也减少了0.2%,为十年来首降。
有日企内部的人士说,这是因为疫情导致客人减少,还有芯片短缺的供应链问题。
问题是大家都这样啊。因为购置税减半等政策,2022年中国汽车销量不仅没降,还涨了2.1%,这锅你甩不了。
日系神话在中国快速崩溃,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燃油车市场的加速萎缩。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暴增93.4%,翻倍了,已经接近700万辆,市场占有率高达25.6%,四辆新车里就有一辆是新能源。
而日本车企在电动车上反应迟缓,前些年甚至可以说相当抵触。但形势比人强,新能源大变局已经引发了日本国内的恐慌情绪。
2021年,日本NHK电视台为了帮助国民反思,专门拍了个小纪录片,叫《汽车电动化对日本的冲击》。那我就结合这部小片子,和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技术强大的日本,迟迟不愿意转向电动车,更重要的是,即使到了今天,顶着全世界的嘲讽,日本依然死挺氢能源汽车背后的真相。
注意看,这个男人叫老船,他是日本著名汽车零配件厂商,日本电产的专员董事。这次他来中国出个长差。
老船这次身负重任,他要用两个月的时间,去中国各大车企挖订单,行程排得是满满当当,跟艺人赶通告似的。没办法,他是全村人的希望。
老船今天要拜访的是广汽埃安,它是中国第一家采购日本电产产品的客户,所以老船很重视,一路小碎步,点头哈腰地和广汽的负责人寒暄了起来。
但当谈业务的时候,画风突变,广汽的人也不跟他嘻嘻哈哈的了,上来就把老船干懵了,用原文案就是:
“广汽提出了一项‘苛刻’的供货要求”。
广汽的人说,老船啊,明年三月份我们就要增产了,一个月就能交25000辆,你供不上货咋办?这样,我帮你把打开一下思路,把我们明年秋天订的马达,提前半年交货。
老船有点懵,表情十分严肃,但还是小心地回答道,之前跟我们说的是,明年秋天交付3万6千台,我们正在准备呢。
广汽的人说了,秋天的话都到八九月份了,你现在交货,我们游刃有余,否则太紧张了。
老船无奈,权衡了一会,只能回复到,哇卡里马西哒(我知道了),我会根据贵公司的要求供货。
开完会后,老船对镜头说道,广汽提出的要求,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做到,做不到,就会被取代,友商的生产设备已经都上齐了,都搁那绿着眼,等着抢订单呢,我们输不起。
日本电产可不是小公司,它的员工接近10万人,在日本和美国都上市了,主营业务就是各种马达,公司为广汽提供的产品,是电动车的驱动马达系统,非常重要的零部件,老船在广汽的车间里看到自家的产品,也是一脸骄傲。
那老船这次为什么怂了呢?
因为他们的产品在日本根本找不到客户,实在没招了,只能来中国开荒。因为质量不错,已经累计出了20万台的货。
但中国的市场卷得是丧心病狂,于是2020年,日本电产在中国开了研发中心,天天研究友商的产品,想尽办法削减成本,并开始借鉴中国友商的技术,所以老船的公司也不是稳赢。
当走在中国的大街上,看着满街的新能源汽车,老船震惊了,他更加坚信必须紧跟中国市场,开发新产品。
没办法,甲方就是亲爹,到哪个村也是这样。
唉,我们终归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最后,他忧心忡忡地说到,如果电动车保持这个发展势头,那日本终将彻底落伍于世界。如果中国物美价廉的电动车进入日本,那我们的汽车产业,这个唯一活下来的独苗,也会面临危机。外界经常指责我们,说日本人只愿意生产适合于本土市场的产品,真不能再这样了。
那日本的车企都在干嘛呢?
节目组来到了本田。在这,研发人员正在研究一款纯电动车。
本田的看家本事是内燃引擎技术,人送段子“买发动机送汽车”。
但影片中提到,现在它已经放弃了过去的动力总成技术,将未来压在了电动车上。
正因如此,本田计划逐渐关闭生产引擎的工厂,产能也开始下降,但这也把一些本田的供货商逼到了绝境,比如青木的公司,本来是给本田做引擎零配件的,青木说,这两年公司销售额减少了350万美元,估计几年之后,我们就没有订单了。
为了保住100名员工的生计,公司只能转型,开始接方便面厂商的订单。
青木还算幸运的,有的公司连型也转不了,只能直接倒闭。
日本汽车行业现在提供的工作岗位是550万个,他们自己估计,最坏的情况下,可能有100万受到影响,我觉得日本人还是太乐观了。
不过,本田官方并没有像影片里说的,在电车上一把梭哈了。2021年,新社长三部敏宏表示,到2040年,本田只生产电动汽车(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V)。
这个燃料电池车,指的就是氢能源汽车。
氢能源,才是过去本田重点押注的项目,1999年它就推出了第一款燃料电池车(FCX-V1),随后又陆续推出了多款车型。
所以本田并没有彻底放弃氢能源。但形势比人强,面对中美欧三大势力联手做的局,本田只能转向电动汽车,希望能奋起直追。
但本田的电动车进入中国之后,就像蒙古海军进了台海。
2022年4月和6月,本田推出的两款新电动车(e:NS1和e:NP1),月销量都是3位数,截止到年底,一个卖了3146辆,一个卖了2719辆(乘联会零售数据),是国产二线新能源车企,一个月销量的零头。
有的日本车企,除了自己研发,还准备曲线救国,也就是和外国厂商合作。比如日产,它和法国雷诺有一个20年历史的企业联盟,双方合作生产新能源汽车,在日产的加持下,雷诺在2020年电动车销量上排第五,日产第七。
我查了查最新的数据,2022年1月到9月,全球各大品牌的插电式电动车销售排名中,前20名里没看见雷诺和日产。
都没落了呀。
不管怎么说,被逼到这个份上,大多数日本车企的精力和银子也慢慢跟上了。
但有一家日本车企是个奇葩,总是在电动车和氢能源车之间反复横跳,这就是全球销量最大的车企——丰田。
节目截取了丰田开大会的一个场景,一声令下,“咵7”一下全站起来了,也不知道人家平时是怎么练的。
章男这次又拿出了老一套。
他说普及电动车这事,咱们日本根本就没准备好,光建充电桩就要花3500亿美元,谁出钱?
再说日本现在的能源结构,根本就养不起电车。他的意思是,日本火电占了75.6%,如果强行上车,那碳排放嗷就上去了。
不光是丰田章男,很多日本官员也这么想,就比如经产省的局长老藤木,他也说,在现有的能源结构下,强推电车根本改善不了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就是因为这帮人,推广电车的阻力非常大。2021年各国电动汽车销量排名中,日本根本排不上号。
我个人认为,这事跟能源结构关系不大,丰田章男和老藤木这么说,就是在放烟雾弹,中美德都是火电占大头,也没耽误新车的发展啊,真正的原因,是他们想给氢能源汽车争取时间。
章男最近在泰国就表示,电车不得行,氢能源才是未来,又引发了外界群嘲,把日本国内的一些人都气得半死,说简直是自我欺骗。
真的是日本人冥顽不灵吗?不是,外界都能看出来的趋势,这些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人精们,能看不出来?
其实,日本人的野心非常大,他们想要的不仅仅是氢能源汽车,而是一个完整的“氢能社会”,也就是说,在未来,地球的总体运行逻辑,是建立在氢气之上的,氢能源汽车是实现这一策略的关键一步,所以必须死保。
而且日本早就动手了。毫不夸张地说,日本已经在氢能源上押上了国运,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它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赌一把。
日本搞氢能源的历史很长。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把日本霍霍地够呛。所以日本认为,不能把身家性命都押在石油上,要有更多的替代能源。
于是在1974年,日本启动了“阳光计划”,开始搞“煤转氢”,具体做法是从中国、澳大利亚等国进口褐煤,用这种量大便宜的劣质煤制造氢气,来缓解能源短缺的问题。
日本领先的氢能源技术,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积累的。
但此时氢能源还不是日本的首择,它更关注的是核电、太阳能、液化天然气等项目,想多条腿走路。
进入21世纪之后,节能减排成了热门话题,日本做为工业大国,又加强在新能源方面的投入。
但命运的铁拳一次又一次锤在了日本的身上。
日本一开始想学法国,把核电搞上去。但2011年的9级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泄露。日本各大核电站被迫停运检修,发电量大减,日本能源自给率从2010年的19.9%,暴跌到2013年6%,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吓得自己人都不让建了,日本核电战略基本宣告失败。
核电不行,那就只能选择可再生能源,也就是光伏和风力发电等等,尤其是光伏。一开始日本是雄心壮志,没想到又是一顿社会主义的毒打。
日本研究光伏比中国还早,两国基本是同时开始商业化的。2012年,日本宣布,高价收购光伏电力,这就是FIT政策,目的就是把国内的光伏产业做起来。
日本的补贴力度非常大,2012年每度电补贴40日元,合当时的3.2元人民币,而咱们那时候一度电才4毛多。2009年,江苏首次购买光伏电时,每度补贴1.7元,日本的补贴额接近咱们的两倍。
于是众多日本厂商入局,开始挣补贴。
但中国的市场需求,和可供光伏发电的国土面积,都是日本的几十倍,加上政策空前给力,恐怖的规模效应,让光伏产业彻底爆发。到了2019年,全球光伏行业的上中下游产业链,基本被兔子主导了,国内卷得都哭爹喊娘。
中国光伏起来之后,就开始输送过剩卷能。而日本的补贴价格是年年降,和咱们一样,本意是倒逼企业降低成本,结果内外一夹击,日本光伏企业招架不住,2014年之后迎来了破产潮,到了今天,大势已去。
日本在风电和水电的发展上也比较慢,尤其是海上风电,技术困难还是其次,主要是思路变了,不舍得投入,因为它盯上了氢能源。
日本在2003年就首次提出了“氢能社会”的构想,2017年,安倍推出了《氢能源基本战略》,氢能源正式上升为国策。
但日本捣鼓的这个氢能源战略,说起来有点逗,从侧面体现了这个国家的民族性格。
日本人的眼光相当毒,氢气是一种非常优秀的能源,能量密度高,也就是说,一样的重量,氢气所提供的能量比煤和汽油高多了,是绝佳的汽车燃料,而且非常环保。
但马斯克逢人就说,氢燃料电池是最愚蠢的东西,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它有两大痛点,一个是存储和运输。氢气是气体,占的空间大,而且易燃易爆,在这一点上,点过氢气球的人应该最有发言权。
要方便存储,需要液化氢气,但液化过程又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另一个更大的痛点,是制氢难。一般来说用煤最便宜,然后是甲醇、天然气、可再生能源,而我们最熟悉的电解水制氢,成本反而是最高的,目前并不是主流的制氢方式。
用化石燃料制氢,被称为“灰氢”,不受各国待见。用核电、可再生能源制的氢,被称为“绿氢”,是未来的趋势,但目前成本还是太高。
但很多国家并没有被吓到,比如德国和日本,德国也早就开始研究氢气了,1994年就推出了氢能源汽车,比日本还早。
德国人研究的是,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直接生产氢气。
人家日本就不的,它的总体战略中,直接制氢的研究占比较小,主要研究的是有了氢气之后,如何更好地利用它,给它上各种配套技术。
举个例子,氢气不是运输难吗?但是电力传输简单啊,那先把氢气发成电,然后送到远距离的加氢站之后,在站内通过电解水,直接把氢气生产出来,这不就解决氢气运输的问题了吗?那我就搞定这个技术。
再举个例子,光伏发电站晚上发不了电,这种不稳定性不仅损害电网,还影响电力调度。
那我们可以这么做,白天用一部分太阳能生产氢气,做能量储备,晚上再用氢气发电,这样供电就稳了,提升了光伏的规模和效率。
所以日本的企业主要就研究这些事,比如高效液化氢气、远洋运输、加氢站,还有氢能源发电、供热等等。
夸张点说就是:我们不生产氢气,我们只是氢气的配套商。
所以在这些技术储备上,日本是世界第一。
只要有了氢气,那所有相关的技术我日本全包了,你们掏钱行了。
日本死挺氢能源汽车,不是像很多人说的,是因为掌握不了电池的上游原材料,更不是因为家里啥矿没有,只能去电解海水,它根本没有多余的能源去做这个事。
氢能源汽车只是这个局的一小部分,但却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因为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最重要的氢能源应用场景,一旦起来了,那各国都会大规模使用氢气。有了需求,日本积累的各种配套技术,就能直接变现,日本就发了,他们预计这是个超万亿美元的大市场,不亚于汽车产业。
配套技术你日本是解决了,那么最关键的问题来了,谁来制造环保的氢气,也就是绿氢呢?
这个我们日本就不管了,爱谁谁,我就等着摘桃子。
也就是说,日本把氢能源最难的部分,留给了其他国家。
要生产出便宜环保的氢气,只能靠大规模补贴,把整条产业链一点点喂大,利用规模效应把成本降下来。光伏和电动车就是例子,这10年,咱们砸了多少钱?
根据国家电网的数据,仅2021年一年,中国用于补贴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钱,就高达761亿。新能源汽车刚发力的时候,一辆车最高都补到13.8万,不砸钱,哪来的今天?
日本知道,仅凭它一亿多的人口是砸不起,它不是没试过,光伏就是例子,所以没办法,它只能等别人砸。
但相比于氢气来说,直接搞电池要简单一些,成本也低,所以特斯拉就选择了这条路,随后中国和欧洲跟上。
可日本不行,如果它也推广电动车,那氢能源变现会变得遥遥无期,这才迟迟不愿意转向电动车。
但谁也没想到,电车的发展速度这么快,就六七年的功夫,竟然成了势,日本眼睁睁看着窗口期慢慢关闭,直到被逼到绝境,才开始下手,于是才有了今天日本新能源车的大败局,以至于动摇了国本。
从日本氢能源战略这件事,我们也能看出来日本的两大民族特性。一个是赌性大,瞅准一件事,往往会押上全部身家,成天想的是,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甲午、日俄、太平洋战争都是这样,每次都押国运,赢了晋升列强,输了倾家荡产。
另一点,就是不想担责任和损失,只想拿好处。这一点,东南亚各国深有体会。
97年金融危机时,东南亚各国被做空,货币大幅贬值。当时日本是亚洲经济的绝对老大,在东南亚投资多年,一直主导着各国的经济发展,所以人家都把它当主心骨,希望它能在关键时刻拉一把。
但日本为了保出口,带头宣布日元贬值,同时还大规模撤贷,跑路了,把东南亚各国都气疯了。
反观中国,在权衡利弊之后,顶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在1998年3月承诺不贬值,这一下子就赢了东南亚各国的心,很多学者、政要也是非常佩服,菲律宾总统阿罗约曾在国际会议上公开讲话,称中国是老大哥,中国和日本在东南亚的地位翻转,就是因为这个事,以至于有些日本学者十分后悔当年做的决定,说咱们摘了桃子。
所以很多人说日本是小事精明,大事糊涂。
但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日本的国力决定的。日本一岛国,孤悬海外,资源匮乏,你要让它按照中美等大国的思路去处理问题,是不现实的:
首先,底子太差,想和大国去拼人力和资源就是个死,只能去以小博大,剑走偏锋,所以赌性大,投机性强;
另外,体量太小,所以日本也无法承担重大的国际社会责任,否则一旦出了岔子,很可能对自身造成重大损失,光伏失败就是例子。
因此日本改走氢能源配套技术路线,是必然选择。
所以自然禀赋,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上限。
氢能源和电池这两条路线,我个人认为,目前还没有分出胜负,如果痛点都解决了,那氢燃料电池汽车还是有很大优势的,一样的重量下跑得更远,不需要充电,还环保,所以继日本之后,中美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始大力研发氢燃料电池技术。
大国就是这样,要的也不多,就两个,这个也要,那个也要。
最后,我想说个题外话,咱们当时补贴光伏和汽车的时候,国内大批的专家学者是一顿口诛笔伐,有些人的名头还很大,说产业是补贴出来的吗?这不都被人家把钱给骗去了?
但日本在光伏、氢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比中国还大,你听过他们指责日本了吗?
呵呵,他们想要干什么?
最后,祝大家兔年大吉,阖家幸福,平安健康,财运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