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6
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胡萝卜
自动驾驶,作为在车内解放双手的终极武器,这两年也被投资者们频繁讨论,似乎这个风口永远没有过去。
而在这个万亿级别的赛道里,毫米波雷达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员。如果将它和激光雷达、摄像头放在一起比较,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即能在任何不利的环境下(如暴雨、漆黑、雾霾等)正常工作,可靠性和安全性可以说是杠杠的,一直是以一种靠谱的形象示人。
但是这两年,激光雷达以它最突出的成像能力迅速崛起,受到了资本市场的无限热捧,有种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感觉,让老师傅的江湖地位不保。
那么,在汽车圈这场百年难遇的自动驾驶变局下,哪种雷达究竟能突出重围?笔者带你来一探究竟。
一、凭借4D技术,重回主赛道
能让毫米波雷达重新回到投资者的视野中的,当之无愧是特斯拉和4D毫米波技术。
博世上世纪90年代末将毫米波雷达用在汽车防撞后,毫米波雷达已经迭代了5代以上。尤其是从去年年底开始,有消息传出一向看不上毫米波雷达的特斯拉,也要启用它了。
而且特斯拉被曝出已经向欧洲监管机构提交了车辆变更申请,证实最新自动驾驶硬件HW4.0即将量产上车。我们这里说的HW4.0,可能就包括了特斯拉的终极大杀器——4D毫米波雷达,提高了对物体的分辨率。
HW4.0传感器装备情况(预估)
对于特斯拉的这个神秘武器,国内玩家也在4D毫米波雷达上有所进展。
就比如行易道上个月发布了77Ghz车载远程毫米波4D雷达产品,这个产品也满足了韩国和欧盟的相关法规要求。此外,复睿智行在刚刚过去的上海车展上也发布了4D毫米波雷达产品(完全国产化),预计最早能从今年四季度开始商用。但大部分玩家仍处于研发、测试阶段。
4D毫米波雷达,简单来说就是在原来三个维度(距离、速度、方位角)的基础上,增加了高度的信息,具有更高的分辨度和精度,也能更加有效的支持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而且从落地的情况看,据笔者了解,国内的上汽飞凡R7、深蓝SL03等车型都已经搭载了4D毫米波雷达。
别以为4D毫米波雷达的价格会上天。从目前的情况看,其价格大约在1500-2000元的区间内,短期内价格也远低于激光雷达(1/10左右)。所以不少研究机构也高呼明年它的安装量将有望突破百万颗,两年之后4D毫米波雷达占毫米波雷达的比例将超过30%,尤其是在中高端车型中加速渗透,这也给不少投资者都注入了信心。
4D毫米波雷达进展
二、哪里价值量最高?
如果我们把4D毫米波的产业链拆开,你会发现其上游包括射频MMIC芯片、高频 PCB、处理芯片等相关玩家,中游包括成品4D毫米波雷达的生产玩家,下游则为各式各样的主机厂。
4D毫米波产业链
从雷达的价值量分配情况看,目前软件算法的成本占到了50%,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雷达的算法还不是完全站上舞台,国外的算法受专利的保护,所以成本很高。从这一点或许也可以看出,未来的汽车,将由软件定义。
另外上游最重要的零部件其实是MMIC(成本占比约为25%),主要包括发射机、接收机及信号处理器等,这个市场主要也被英飞凌占据,国内玩家在这个领域还是稍逊一筹。
三、切不可高枕无忧
即便这样,4D毫米波雷达是否就可以高枕无忧,坐等风口来临就可以了呢?
客观的说,笔者认为,4D毫米波雷达在这个阶段出现,本质上是传统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的中间态产品,在技术和价格上都填补了这两者的缺陷。但是笔者觉得4D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绝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两者可以优势互补,共同上车。
就比如4D毫米波雷达的优势主要集中在速度和距离,我们说的成像和高度只是补充,虽然概念很好,但实际上成像的范围和效果,和激光雷达相差的不是一点,这是由技术路线本身决定的。
此外,4D毫米波雷达也并非在所有应用场景中都能展示其优势,当进入很窄的巷子时,毫米波雷达在建模时就会出现两边的边界模糊的情形,而激光雷达的精度会比较清晰,更适合这样的场景。
物尽其用,1+1>2,或许才是仍处于商业化早期的4D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相处的最佳方式。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