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才是王道? 从全新第三代逍客看日系该如何应对危机

2023-08-18

全新第三代逍客到底改变了什么?

日系在中国还有明天吗?

经历了2023年上半年的近个4个点的市场份额下滑,近期乘联会颁布的《2023年7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深度分析报告》显示,日系再次遭重,轿车与SUV市场份额在7月再次迎来下滑,分别为16%与15.6%。

在这种背景下上市的日系新车,显然姿态就不能摆的太高。譬如8月16日上市的全新第三代逍客,就将起步价调整为了13.99万元,相比2022款车型大概降低了10%。而同期上市的逍客·经典价格还要更低,仅为12.59万元。

那么,降价到底能不能解决日产或者整个日系的问题?

日系为何受挫?

在业内不少分析人士的口中,将日系市场销量下滑的原因归结于新能源转型慢、产品迭代失速亦或是自主品牌崛起等等,这些观点大多有些隔靴搔痒的意思,在汽车有文化看来,日系下滑的关键,在于全新的消费形势对日系的冲击。

一直以来,日系实际上是并不过于追求产品体验的一类品牌,它的商业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找到了聚集于15万-25万级的家庭消费者的痛点,如我们经常提到的可靠、保值以及耐用等等,加之权威消费带来的口碑因素加持,日系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主宰着国内市场。但在这个过程中,日系品牌更像是问题解决商,而非是一个方案提供商。

这就导致,日系始终存在品牌差异化能力不足的现象,而一旦遭遇居民消费信心下降或是社会经济形势不利等现象,那么首先被替代的,一定是这样缺乏活力与创新能力的品牌,如诺基亚、索尼等等案例均能说明这一问题。而在国内市场,日系的可替代性一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适用的优势正被新能源汽车平替,二是可靠保值的口碑,正被换车越来越快的年轻消费者所无视。

此外,在年轻市场得不到回应的背景下,面向更有消费能力、且更加认同日系观念的中老年人,本田与日产又明显缺乏高端品牌作为支撑——这也从侧面指出为何大家能够看到雷克萨斯销量增长,但南北丰田齐齐拉胯的关键原因。

从这里得出结论,单纯的降价并不能解决日系的问题,除非它足够便宜,价格来到自主品牌的区间。但对于日系品牌来说,这显然是不可能发生的一件事。

日产的应对

回到日产,那么降价上市的全新第三代逍客与逍客·经典,到底还有没有竞争力?比较乐观地去看,至少新车释放出了日产愿意改变的信号。

至少在新车的宣传资料中,全新第三代逍客没有再如往常一样过多得去强调产品的性价比或是舒适度,反而谈起了磁力流动设计美学、精致科技座舱、稳准自如驾控这三大优势。

通过雷诺-日产联盟第二代CMF-CD专业SUV平台的赋能,全新第三代逍客实现了70多处焕新,包含最新的V-Motion 3.0设计语言、采用全新的3D面套包裹和三重舒适结构的“日产大沙发”、最新的三屏联动全景智能交互功能以及全新升级Nissan Connect超智联2.0等等,都呈现出了日产试图去强化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

当然,最具优势的仍然是全新第三代逍客在驾控层面的革新,它搭载与奔驰同源的全新一代HR13涡轮增压发动机和全新一代链条式CVT无级变速器,并针对SUV全路况独立开发,优化了整车结构,升级的前后独立悬挂,提高了高强度钢应用比例,并带来半铝制车身,在软硬件层面都给了用户一个惊喜。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差异化产品?在罗永浩与罗振宇的《长谈》节目中,前者提出了一个观点,即只有把普通项做到90分,把优势项做到95分甚至是100分的产品,才能算得上是用户真正需要的差异化产品。过去的日系,是把所有的项目都做到90分,但全新第三代逍客在集成了舒适、空间等90分选项之后,再把日系此前所稀缺的驾控、美感以及科技感做到了95分以上。

这就使得,日产正向方案提供商的角色转变,但要加速这个转变过程,并不能依靠冠名几场综艺或是跨界几场活动等营销方式去完成,而是去思考如何将95分做到100分。

日系的明天

看日系的下滑,始终有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即“日系的新能源为什么卖不动?”根据网友的普遍观点,日系的新能源车在性价比上太过低下,加之产品引进速度缓慢,自然而然地难以与国产新能源车相抗衡。

但事实上,从日系新能源产品的现阶段定价来看,其产品价格策略相较于过往实际上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诸多引入国内的新能源产品,较之同尺寸的燃油版本车型价格普遍更低,但消费者对此仍然并不买账。

那么,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因素?这实际上同样反应出了日系作为一个问题解决商的尴尬,由于其此前的商业模式,导致大多数日系品牌并不具备溢价能力,在燃油车领域之所以能够维持较高价格,是因为二手车市场对其形成的支撑,而一旦到了新能源领域,那么日系的拥趸便会很快流失。

因此,需要日产警惕的是,尽管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中,日产展示了云图专业纯电平台、全链路自研核心三电技术等技术优势,并明确了纯电、e-POWER、插电混动三大技术路径的电驱化路线,但如何理性的看待技术、价值与价格三者之间的关系,或许将真正成为日产未来在华发展的关键所在。

这里要明确的是,降价对于日产或者更多的日系品牌来说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甚至并不是有效的处理办法——从成本竞争与传统商业模式的圈套里跳出,或许对于日系品牌的长期发展将更加有利。

撰稿:欧阳

相关车型

推荐阅读

精彩视频查看更多